第一章第一节大脑
人的发展过程导致大脑有三个部分,本能脑、情绪脑和机智脑。这三个大脑对应着你的不同的行为,人要成长,就需要用理智去战胜情绪和本能。
区分你的行为和冲动是哪个脑在驱动的。比如性就是一种本能,恐惧是一种情绪,读书是一种理智。下一次你想看手机的时候,把书拿出来。下一次你想立即拿到快递的时候,多想想延迟满足。每次你战胜一次本能和情绪,一定要记得给自己记上一笔。
第一章第二节焦虑
焦虑来源于两个方面:想要同时做很多事情,又希望立刻看到效果。提高能力和保持耐心是焦虑的解药。
下面这5点值得思考:
·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第一章第三节耐心
耐心大概就是理智需要打败情绪和本能的其中一环,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如何获得耐心,就需要明确告诉自己,这个事情着急也没有用,一步前进一点才是正道。
所谓请本能和情绪出来解决问题,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游戏化。
第二章第一节模糊
本我和自我的分层,潜意识和意识的分层,导致了模糊的产生。人生的困扰很多都是由于模糊产生的,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消除模糊,也就是不断缩小“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范围清晰了,学习也就迎刃而解,而人生也得以不断成长。
第二章第二节感觉
感性,我的理解就是让情绪脑来做主。理智脑是好,但是一切基于经验和逻辑,而人类毕竟不是机器人,不可能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基于逻辑的。正所谓理智与情感,有些时候理智搞不定,就需要情感来帮助自己。
比如我以前学英语,靠的更多是语感,而不是基于语法的分析,这也是感觉的一种,有时候并不是只有理智才能解决问题的。
有时候理智过头了就会变成直男,比如很多程序员的笑话,就是因为太多逻辑了。另外,在处理客户投诉的时候,如果不想把情绪搞定,直接讲道理,基本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另外,这本书也太多引用了,《超越感觉》《刻意练习》等等,引用太多只会让人觉得这是一本读书笔记。
第三章第一节元认知
元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比如很多事情你是这么想的,这是你的认知,当你开始想“我为什么会这么想”的时候,你就开始拥有了元认知的能力。我们在一个社会中长大,很多时候社会已经给我们默认了各种各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尊老爱幼重男轻女,如果有一天你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这么想?这种想法是对的还是错的?这时候你就拥有了元认知能力。
想象有一个自己的分身,这个分身一直浮在自己的上空,时刻观察着自己的一举一动,思考为什么要这么举,这么动…久而久之,你就会精神分裂了…
第三章第二节自控力
元认知能力其实审视自我,控制自我,避免自己落入潜意识的控制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都被潜意识控制着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和反应,如果有元认知能力,就应该更好地控制自己。
教育的基本层次是培养认知能力,高级层次是培养元认知能力。学习和元学习,普通学生知道如何学习,高级学生知道去学习如何学习。
元时间就是“灵魂出窍”的时间,在做一个事情之前,将自己的灵魂放置在这个事情已经做了之后来审视这个事情做了的结果,让这个事情实际做的时候有更好的方法。比如说一句话之前,让自己站在已经说完这句话之后审视这句话,从而调整这句话让这句话更好。
第四章第一节情绪专注
分身走神本质上是在逃避?这一节有一点务虚,也就是说,做什么事情就去感受什么事情,就得道了。跑步的时候只跑步,不想别的事,只感受跑步的感觉。开车的时候只开车,上厕所的时候只上厕所。似乎有点道理,不过我觉得挺难的。这方面的极致应该就是冥想吧。
第四章第二节学习专注
本节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内容。
第五章第一节
好吧,宣布这本书烂尾了,实在读不下去了。
最新回复